新加坡城市规划经验借鉴

2017-06-09 11:47  来源:

最近看了一个介绍新加坡新市镇规划建设成就的纪录片——“城市的远见:花园城市新加坡”(The Vision of a City:Garden City Singapore),看后深受启发。这里把该片中有关新加坡新市镇规划经验归纳如下:

1、总体开发策略

在整个新加坡新市镇开发建设之初,先把全岛自然保护区、容易发生地质或其他自然灾害的地区及其他生态敏感地区将通过法律形式禁止开发,永久保留。也就是是在严格保护自然区域的基础上,建设区域采用高密度开发。这样既满足开发建设的需求,又有效保护自然环境,给市民有一个亲近大自然的区域。香港的开发与新加坡类似,也是采取这种开发模式。

2、注重城市总体规划的编制和实施

新加坡前市区重建局局长刘太格认为一个城市的总体规划非常重要,是保证城市的发展的方向和框架。他认为规划首先应充分了解市民的需求,并按从大到小‘从远期到近期,从地下到地上进行规划的原则,编制城市总体规划。

新加坡新市镇规划十分强调整体性规划,通过前期的调研分析,预测城市发展情况,做好各类公共服务设施的规划配置。

3、TOD模式

新加坡新市政规划采用TOD模式,及公共交通导向的开发模式。先规划好捷运系统(即相当与国内的地铁或轻轨),以每个捷运系统站点为中心规划新市镇,每个新市镇的规模大约为2.5km*2.5km,5万户,约20万人口的规模。在捷运系统站点设置公共中心,包括商业、办公、文化、娱乐、运动等功能,站点设置公交枢纽,乘客一下地铁就能换乘公交到达各个小区,非常方便。这样既能避免城市蔓延式的发展,保证居住与工作的平衡。从这一点看,新加坡是非常有远见的,不像国内很多城市,都是等到城市交通问题非常严重,才考虑建地铁,导致拆迁成本极高,建设难度很大。

4、等级明确的交通体系

每个新市镇的交通系统等级明确,功能合理,道路等级越低,车行速度越慢,确保交通的通畅;

(1)       捷运系统:联系各个新市镇的快速、大运量交通系统;

(2)       快速道路:各市镇之间的快速车行交通;

(3)       主干道:小区外部道路;

(4)       支路:小区内道路,车速慢,突出步行交通优先;

5、住宅建设

提出“住着有其屋”的发展策略,通过公屋制度,解决市民的基本住房需求。每个住宅小区按一定的标准配置好各类公共服务设施。住宅楼一般底层架空,以适应当地热带气候,增加活动空间。住宅楼之间以连廊相连,在当地炎热、多雨的气候下步行十分方便。

6、绿化景观

(1)新加坡公园系统按以下分级:自然公园(相当与国内的市级综合公园)——市镇级公园(相当与国内的区级公园)——邻里级公园(相当与国内的社区公园)——小区绿地。每一级别公园的功能、设施、服务人群也都不一样。

(2)绿化设计手法:重要干道两侧设至少30米绿化到,绿化带通过地形处理,形成隆起地形,减少噪声,改善景观;所有道路均种大树;道路重要交叉口绿化带适当加宽;形成乔木、灌木、地被植物的多层次绿化。通过以上措施,让人们在主干道行驶车辆时并未感觉到两侧高层建筑的存在,反而好像置身于自然森林中,感觉非常自然,而不是令人压抑的高楼林立的人工环境。这也是充分体现花园城市的重要方面。

(3)旅游观光路线沿线的建筑物或景观处理更加漂亮,景观不太好的建筑物,如工业建筑则尽量设于相对偏僻的区域。

7、市中心交通付费系统

为了减少市中心小汽车交通量,鼓励使用公共交通,新加坡很早就采用市中心交通付费系统,对高峰期进去市中心的小汽车收费。通过各种政策严格控制小汽车的发展的同时大力发展公共交通。

总之,新加坡能有花园城市的美称,与其科学合理的城市规划设计以及严格、规范的城市管理是分不开的。当然,新加坡这种整齐划一、充满理性的规划理念在当今这种多元化社会背景下还是有些不足的,就是抹杀了城市的个性,缺乏多样化、人性化的环境。前段时间看新闻说好像新加坡政府也开始意识到新加坡整个社会在多样性、个性方面的问题,也开始作出改变。不管怎样,新加坡的很多经验还是值得我们中国城市借鉴。
标签:
本网注明“来源:外房网”的所有文章,均为外房网编辑部原创或编译作品,转载请注明来源“外房网”。 凡注明“来源:XX网(非外房网)”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部分转载内容原作者未知,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及时与我们联络,我们会及时删除。举报邮箱:sam@glofang.com
新加坡最新推荐房源
Global_Property_Price_Report_2014.Q1
资讯排行
12小时在线QQ客服
周一至周日 9:00-21:00

广告联系

邮箱:glofang@glof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