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建筑业深陷“生产力危机”:房价只涨不跌,问题出在哪?
2025-09-10 14:25 海外房产网
澳大利亚正面临前所未有的住房危机——过去30年间,建筑业生产率暴跌超过53%。如今,要完成与30年前同等规模的住房建设,所需的人力、资源和成本竟翻了一倍。
更令人费解的是,在全球建材需求疲软、价格普遍走低的大环境下,澳洲的建材价格却逆势上涨。这究竟是偶然现象,还是系统性危机的征兆?
危机蔓延:高成本、低效率、烂尾频发
澳大利亚生产力委员会2025年报告明确指出,建筑业正陷入“投入越多、产出越少”的恶性循环。项目周期不断拉长、人力消耗持续攀升,最终推高房价、延迟交付。
这种低效现象已蔓延至整个供应链。建材供应商被迫应对不稳定的订单需求,进一步加剧价格波动。与此同时,技术工人短缺和建筑公司破产潮(2024–25年破产数量激增21%,达3595家)也让行业雪上加霜。
若没有果断干预,澳大利亚将陷入“成本更高→效率更低→住房更少”的死循环。
数据说话:本地建材涨势凶猛
尽管国际钢材供应过剩,澳洲结构钢价格仍上涨0.75%;螺纹钢仅下跌1.05%,与中国厂家的过剩输出相比几乎微不足道。
真正值得警惕的是本地密集型材料的价格飙升:
- 混凝土本季度上涨2.52%,年内累计涨6.57%;
- 石膏板季度涨4.30%,年涨6.48%;
- 砖块年涨6.41%,尽管本季度略降1.13%。
唯一的好消息来自柴油和铜管:因全球需求下降,柴油价格回落至疫情前水平;铜管涨价则源于电气行业的真实需求,而非交付低效。
未来展望:2027年前难有改善
预计到2027年,建筑成本仍将高位运行。
- 布里斯班领跑全国,2025年涨幅预计达7%;
- 悉尼、墨尔本约为4.5%;
- 珀斯2025年预计为5.75%,2027年降至4.75%。
无论哪个市场,成本涨幅均远高于2021年前水平。项目规模、风险属性和地理位置等因素将继续影响造价,定制化的工料测量(QS)评估变得愈发关键。
核心问题:低效吞噬全球红利
国际降价红利为何传不到澳洲?
答案很简单:本地效率太低!
即便钢材和木材全球降价,如果项目延期50%、用工翻倍,省下的材料费也会被延长的管理成本和工资吞噬。
混凝土、砖块、石膏板等本地材料更是如此。生产线时开时停、能耗与人工成本持续堆积,最终由开发商和购房者买单。
破局之道:唯有提升生产率
联邦政府试图简化审批、推广模块化建筑,但这些只能治标。真正的突破需将“生产率”视为与材料、劳工同等重要的核心要素,从设计、采购到测量全程优化。
具体措施包括:
- 缩小项目规模以降低材料密度;
- 标准化设计以减少施工时间;
- 推广预制构件和数字化工作流。
这不仅是一个行业的危机
澳大利亚建筑业已走到十字路口:要么彻底重构交付模式,要么被困在成本漩涡中越陷越深。
这不仅是行业问题,更关乎每个澳大利亚人的未来——能否住得起房、能否留住企业、能否维持经济活力。接下来的改革,必须快、必须狠、必须彻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