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来西亚吉隆坡

2021-11-03 11:22  来源:外房网

 

  吉隆坡,正式为吉隆坡联邦领地,口简称KL,是马来西亚联邦领地和首都。它是马来西亚最大的城市,占地243平方公里(94平方英里),2016年估计人口173万[更新]。大吉隆坡,也被称为巴生谷,是一个截至2018年756.4万人口的城市群[更新]。无论是人口还是经济发展,它都是东南亚发展最快的都市地区之一。

  吉隆坡是马来西亚的文化、金融和经济中心。它也是马来西亚议会的所在地,Yang di-Pertuan Agong(马来西亚君主)的官方住所。吉隆坡最初是在1857年左右发展起来的,当时是一个服务于该地区锡矿的城镇,1880年至1978年是雪兰莪的首府。吉隆坡是马来亚联邦(federal of Malaya)及其继任者马来西亚(Malaysia)的创始首都,一直是马来西亚联邦政府的行政和司法部门所在地,直到1999年初这些部门被迁往布特拉贾亚(Putrajaya)。然而,政治机构的一些部门仍留在吉隆坡。

  吉隆坡是马来西亚三个联邦领地之一,位于马来西亚半岛中部西海岸的雪兰莪州。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这座城市举办了许多国际体育、政治和文化活动,包括1998年英联邦运动会和2017年东南亚运动会。最近几十年,吉隆坡经历了快速发展,拥有世界上最高的双子楼——双子星塔(Petronas Towers),自那以后,双子塔已成为马来西亚发展的标志性象征。

  吉隆坡拥有全面的道路系统,并拥有广泛的公共交通网络,如大众快速交通(MRT)、轻轨(LRT)、单轨、通勤轨道、公共汽车、公共汽车上下车(免费)和机场铁路。吉隆坡是世界上主要的旅游和购物城市之一,是2019年世界上第六大最受欢迎的城市。世界上最大的10家购物中心中有3家位于上海。

  吉隆坡在经济学人智库(Economist Intelligence Unit)的全球宜居排名中位列世界第70位,在东南亚排名第二;在毕马威(KPMG)的2021年领先技术创新中心(Leading Technology Innovation Hub)中位列亚太第9位,在东南亚排名第二。吉隆坡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名为2020年世界图书之都。

  词源

  吉隆坡在马来语中的意思是“泥泞的汇合处”;吉隆坡是两条河流的汇合点或河口,吉隆坡的意思是“泥”。一种说法是它是以Sungai kuala Lumpur(“浑河”)命名的;据记载,在19世纪20年代,sungelumpoor是巴生河上最重要的锡生产定居点。然而,由于吉隆坡位于Gombak河和Klang河的汇合处,因此应该恰当地命名为Kuala Gombak,因为这是一条河流与另一条更大的河流的交汇处,或者吉隆坡是它的海洋。有些人一直认为,河吉隆坡事实上扩展到融合(因此,它加入了巴生河是吉隆坡),尽管这河吉隆坡据说是另一个河加入巴生河上游1.5公里(1英里)从Gombak融合,或者可能位于拔都洞地区的北部。

  也有人提出,吉隆坡最初被命名为Pengkalan Kuala Lumpur(“泥泞的着陆点”),就像巴生(Klang)曾经被命名为Pengkalan Batu(“石头着陆点”)一样,但后来腐败成了吉隆坡。另一种说法是,它最初是一个粤语词lampa,意思是“淹没的丛林”或“腐烂的丛林”。除了一些奇闻轶事外,这些建议并没有可靠的当代证据。也有可能,这个名字是一个早先但现在无法辨认的被遗忘的名字的变形形式。

  历史

  早期

  历史关系

  雪兰莪州苏丹国1857-1974马来联邦州1895-1942;1945-1946年日本帝国1942-1945马来亚联盟1946-1948马来亚联邦1948-1963马来西亚1963年至今

  目前尚不清楚是谁建立了这一和解协议,也不知道是谁将其命名为吉隆坡。19世纪40年代,中国矿工在现在吉隆坡以北16公里(10英里)的雪兰莪河上从事锡矿开采,而在1860年之前,由拉贾·阿萨尔和苏坦·普阿萨领导的曼陀林苏门答腊人也在乌鲁巴郎地区从事锡矿开采和贸易,苏门答腊人可能在19世纪的前25年,甚至更早的时候,已经在巴生河的上游定居下来。吉隆坡原本是一个只有几栋房子和几家商店的小村庄,位于松盖Gombak和松盖巴生(巴生河)的交汇处,后来发展成为一个城镇。人们普遍认为吉隆坡成为建立一个小镇大约在1857年,当马来的响声,拉贾阿卜杜拉·本·拉扎阿,他哥哥的帮助下拉贾Juma Lukut特,筹集资金从Malaccan中国商人雇佣一些中国矿工从Lukut开放新的锡矿。矿工们在吉隆坡着陆后,继续步行前往安邦,那里是第一个开矿的地方。吉隆坡是巴生河上游最远的地方,可以很方便地用船把补给品运到那里。因此,它成为一个为锡矿服务的收集和分散点。

  尽管早期的矿工因疟疾肆虐的丛林环境而死亡人数众多,但安邦矿还是成功的,1859年,这些矿的第一批锡被出口。当时,Sutan Puasa已经在安邦附近进行贸易,来自Lukut的两名商人萧秀和雅阿施(Yap Ah Sze)随后抵达吉隆坡,在那里开设商店,向矿工出售粮食,以换取锡。受锡矿开采的刺激,小镇开始以老市场广场(Medan Pasar)为中心发展,道路向安邦、普渡和巴图(这些道路的目的地)辐射,矿工们也开始在这里定居,还有Petaling和Damansara。矿工们结成了团伙;在这一时期,不同帮派之间的争斗频繁,特别是吉隆坡和康钦两派之间的争斗,主要是为了夺取最好的锡矿的控制权。马来族首领授予华人领袖嘉宝,早期华人商人萧万长被选为吉隆坡的第一任嘉宝。1868年,吉隆坡第三位华人卡皮坦被任命为卡皮坦。

  早期吉隆坡的重要人物还包括哈吉·穆罕默德·塔希尔,他成为了拿督大港(“商人的首领”)。来自苏门答腊岛的米南卡伯人成为了另一个重要的民族,他们在该地区进行贸易并建立了烟草种植园。著名的米南卡邦人包括他们的首领Dato' Sati, Utsman Abdullah,以及参与Kampung Baru早期发展的Haji Mohamed Taib。米南卡保人也是重要的社会宗教人物,例如乌斯曼·本·阿卜杜拉(Utsman bin Abdullah)是吉隆坡的第一位卡迪,穆罕默德·努尔·本·伊斯梅尔(Muhammad Nur bin Ismail)也是。

  现代吉隆坡的开端

  早期的吉隆坡是一个遭受了许多社会和政治问题的小镇——建筑是由木头和棕榈叶盖成的,容易发生火灾,缺乏适当的卫生设施,疾病困扰着这个小镇,它一直遭受着洪水的威胁。这个城镇被卷入雪兰莪内战,部分原因是为了争夺锡矿收入的控制权。中国Kapitan Yap Ah Loy与Tengku Kudin结盟,而中国黑帮的对手则与Raja Mahdi结盟。拉贾·阿萨尔和苏坦·普阿萨也转而支持拉贾·马赫迪,吉隆坡于1872年被占领,并被夷为平地。雅浦逃到了巴生,在那里重新组建了一支战斗部队。吉隆坡于1873年3月被雅浦夺回,当时拉贾·马赫迪部队在彭亨武装分子的帮助下被击败。战争和其他挫折,如锡价的下跌,导致了萧条,而且霍乱的大爆发使许多人逃离了这个城市。这种萧条一直持续到1879年末,直到锡价的上涨让小镇恢复了生机。1881年末,该镇被严重洪水淹没,在那一年的1月,一场大火摧毁了整个城镇。这座城市得以几度重建,兴旺发达,在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雅阿来的坚韧和坚持。Yap和在1882年被任命为居民的Frank Swettenham是早期吉隆坡最重要的两位人物,因为Swettenham的快速发展和转变成为一个主要的城市中心。

  早期华人和马来人的定居点是在巴生河的东岸——华人主要在市场广场的商业中心附近定居;马来人,后来的印度Chettiars和印度穆斯林居住在爪哇街(现在的Jalan Tun Perak)地区。1880年,殖民地政府将雪兰莪州首府从巴生迁至更具战略优势的吉隆坡,英国居民威廉姆·布鲁姆菲尔德·道格拉斯(William Bloomfield Douglas)随后决定,政府建筑和居住区应该位于河的西部。政府办公室和新的警察总部建在武吉阿曼,巴东最初是为警察培训而建的。巴东广场,也就是现在的默德卡广场,后来成为英国行政办公室的中心,殖民地政府的办公室在1897年搬到了苏丹阿卜杜勒萨马德大厦。

  成为英国居民后,弗兰克·斯威特纳姆开始清理街道,改善小镇。他还在1884年规定,建筑应该用砖和瓦建造,这样就不会那么易燃,重建城镇时街道要更宽,以降低火灾风险。Kapitan Yap Ah Loy买下了一处庞大的房地产,为吉隆坡的重建建立了一个砖业;这个地方就是布里克菲尔德。被摧毁的tap建筑被砖和瓦取代,许多新的砖建筑的特点是“五英尺路”和中国的木工工作。这就形成了这个地区典型的折中主义商店建筑。Kapitan Yap Ah Loy显著扩大了城市的道路入口,将锡矿与城市连接起来;这些道路包括目前的安邦路、普度路和八达岭街的主要干道。作为华人卡皮坦,他被赋予了与马来社区领袖同等的广泛权力。实施了法律改革,向大会提出了新的法律措施。雅普还主持了一个小额赔偿法庭。有了6名警察,他能够维护法治,建造了一座随时可以容纳60名囚犯的监狱。Kapitan Yap Ah Loy还在八达令街(Petaling Street)建立了吉隆坡的第一所学校和一个大型木薯加工厂,雪兰莪的苏丹阿卜杜勒·萨马德(Sultan Abdul Samad)对该加工厂有兴趣。

  由Swettenham发起并于1886年完工的吉隆坡和巴生之间的铁路线增加了可达性,这也导致了小镇的快速发展。人口从1884年的4500人增长到1890年的20000人。随着19世纪80年代发展的加剧,它也给卫生、废物处理和其他健康问题带来了压力。1890年5月14日成立了一个卫生委员会,负责卫生、道路维护、街道照明和其他功能。这最终变成了吉隆坡市政委员会。1896年,吉隆坡被选为新成立的马来联邦国家的首都。

  20 世纪-今

  被定义为吉隆坡的地区在20世纪有了很大的扩张。只有0.65公里

  20世纪初,汽车轮胎的需求推动了雪兰莪橡胶工业的发展,带动了该城的繁荣,吉隆坡的人口从1900年的3万人增长到1920年的8万人。此前,吉隆坡的商业活动在很大程度上是由骆家耀(Loke Yew)等华人商人经营的。骆家耀当时是吉隆坡最富有、最有影响力的华人。橡胶工业的发展导致了外国资本和种植园主的涌入,新的公司和产业在吉隆坡建立起来,以前在其他地方的其他公司也在这里找到了存在。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吉隆坡于1942年1月11日被日本帝国陆军占领。尽管在战斗过程中遭受的损失很小,但战时对城市的占领造成了重大的生命损失;在日本军队占领吉隆坡的短短几周内,至少有5000名中国人被杀,数千名印度人被送到缅甸铁路上做强迫劳动,大量印度人在那里死亡。直到1945年8月15日,日本驻新加坡和马来西亚第七集团军司令Seishirō板垣在广岛和长崎遭原子弹轰炸后向英国政府投降。吉隆坡在战争中成长,并在战争结束后的马来亚紧急状态(1948-1960)期间继续发展,在此期间马来亚忙于共产主义叛乱,在城市郊区建立了新村庄。

  吉隆坡的第一次市政选举于1952年2月16日举行。马来人巫统和华人马华党候选人之间的临时联盟赢得了多数席位,他们的成功促成了联盟党(后来的国民阵线)的成立。1957年8月31日,马来亚联邦脱离英国统治获得独立。英国国旗降下,升起了马来亚的国旗第一次在巴东,1957年8月30日的午夜,在8月31日上午,《独立宣言》的仪式在默迪卡体育场举行的第一任总理马来亚,Tunku阿卜杜勒·拉赫曼。1963年9月16日马来西亚成立后,吉隆坡一直是首都。马来西亚议会大厦于1963年在湖边花园的边缘建成。

  多年来,吉隆坡发生过多次内乱。暴动在1897年是一个相对较小的事件开始没收的错误的dac(一个交易员所使用的规模),在1912年,一个更严重的干扰叫做tauchang暴乱始于农历新年与切割的马尾辫和结束暴乱和派系斗争持续很多天。1969年5月13日,吉隆坡爆发种族骚乱,这是马来西亚有史以来最严重的骚乱。所谓的“5·13事件”指的是马来人和华人社区之间发生的暴力冲突。暴力事件是马来西亚马来人不满其社会政治地位的结果。根据官方数据,骚乱造成196人死亡,并导致国家经济政策的重大变化,以促进和优先发展马来民族的经济,而不是其他民族的经济。

  吉隆坡于1972年2月1日获得城市地位,成为马来西亚独立后第一个获得城市地位的殖民地。后来,在1974年2月1日,吉隆坡成为联邦领土。1978年,沙阿拉姆(Shah Alam)被宣布为雪兰莪州的新首府后,吉隆坡不再是雪兰莪州的首府。1990年5月14日,吉隆坡庆祝当地议会成立100周年。新的联邦领土吉隆坡国旗和国歌被引入。2001年2月1日,布特拉贾亚被宣布为联邦领土和联邦政府所在地。政府的行政和司法职能从吉隆坡转移到布特拉贾亚。然而,吉隆坡仍然保留其立法职能,并且仍然是立宪国王Yang di-Pertuan Agong(立宪国王)的家乡。

 

  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巴生谷的主要城市发展导致吉隆坡都会区扩展。这个地区被称为大吉隆坡,从吉隆坡联邦领土向西延伸到巴生港,向东延伸到Titiwangsa山脉边缘以及南北。该地区还包括巴生、沙阿拉姆、布特拉贾亚等其他行政上独立的城镇和城市,并由巴生谷综合运输系统提供服务。在吉隆坡进行的著名项目包括围绕Jalan amang和马来西亚国家石油公司双子塔的新吉隆坡城市中心的开发。

 

标签:
本网注明“来源:外房网”的所有文章,均为外房网编辑部原创或编译作品,转载请注明来源“外房网”。 凡注明“来源:XX网(非外房网)”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部分转载内容原作者未知,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及时与我们联络,我们会及时删除。举报邮箱:sam@glofang.com
马来西亚最新推荐房源
Global_Property_Price_Report_2014.Q1
资讯排行
12小时在线QQ客服
周一至周日 9:00-21:00

广告联系

邮箱:glofang@glof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