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给美国小学生讲“半夜鸡叫”故事,被当场问傻!

2018-03-23 11:21  来源:综合整理
美国房产
作者:纪洞天
来源:锦文掇英
原题《<半夜鸡叫>在美国》
移民帮(ID:yiminbang717)

中国作家陈唤星到美国看望女儿,外孙听说外公来了,就对老师说,我外公是个作家,会讲故事。老师说,那好啊,就请他来学校讲故事。

外孙杰克对陈唤星说起此事,陈唤星说:“讲故事当然没问题,可我不会说英。”杰克自告奋勇说:“不要紧,我给你当翻译。”

既然这样,老人欣然应允,思来想去半天,终于决定给美国的小学生们讲一讲当年听过无数遍的《半夜鸡叫》的故事。

来到课堂,几十个学生先是鼓掌欢迎,然后坐的坐,站的站,还有几个蹲在墙边,老人心想,这美国学生真没一点上课的样子,但入乡随俗,他只管在上面讲他的故事,外孙帮他翻译。

陈唤星老人说,地主周扒皮为了让长工们半夜起来干活,每天夜里学鸡叫,后来,聪明的长工小宝发现了这个秘密,于是和大家商量,第二天半夜,当周扒皮又趴在鸡窝前学鸡叫时,躲在暗处的小宝大喊“捉贼啊,捉贼啊”,长工们一拥而上,将周扒皮打了个痛快。

老人讲到这里,美国学生有的大笑,有的鼓掌。看样子,他们对这个“中国故事”还比较满意。

正当老人准备结束“中国故事”时,一位黑皮肤的男孩,突然举手示意,经过翻译老人得知,那个小男孩觉得这个故事不真实是骗人的,半夜里鸡怎么会叫呢?

作家忙说:“这是真人真事,高玉宝写在他的自传体小说《高玉宝》上。”

黑人同学说:“我养过鸡,并且对鸡做过科学观察。鸡要啼叫,必须有两个条件,一是成年的公鸡;二是要有自然光的剌激。

黎明时,就是日出前的一小时,早晨3时30分左右,这时微弱的光会剌激公鸡的视觉,才会产生啼鸣的条件反射。半夜,也就午夜12时,一片漆黑,鸡是不可能叫。不信我们可以通过科学实验来证明。”

黑人同学的发言赢得了一片掌声。

陈唤星作家的解释不但没有说服黑人学生,相反这种质疑的态度好像会传染一样,立刻就有好几位孩子纷纷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一个白人小姑娘站了起来说:“半夜,什么也看不见,长工到了地里怎么劳动,那不把庄稼都弄死了吗?如果周扒皮又提供照明设备,那生产成本就大了。如果没有照明设备,工人们只能是换个地方继续睡觉而已,周扒皮的半夜学鸡叫也就毫无意义了。”

有的孩子说,周扒皮不守信用,不诚实,一个男子汉,怎么能学公鸡叫呢?

老人忙解释说,这是小说,小说就可以虚构。

但孩子们不依不饶,虚构也不可造假!

老人又解释说,其实这个故事很真实。写这个故事的人叫高玉宝,这都是他的亲身经历,他从小当长工,只上过一个月的学,连字都不认识几个。

这下美国学生们又嚷开了,连字都不认识几个,怎么能写小说呢?不可思议,不可思议!

老人只好解释说,高玉宝的小说,是别人帮助他写的,发表时,只署了高玉宝的名字。

华裔的同学说:“周扒皮不诚实,高玉宝也不诚实,别人帮他写小说,怎么只署自己一个人的名字呢?我相信,他会用图画代替字,可是这样的稿子,出版社是出不了书的,必须有认字的人与他合作,帮他整理。可是高玉宝出了书,却不写上合作者的姓名,全部的功劳归自己一个人。太不公平了!

如果说周扒皮学鸡叫骗了几个长工,那么高玉宝就是骗了全国的读者。这本书,印了500多万册,还出了外文版,那就是还欺骗了外国读者。”

掌声,还是热烈的掌声。

这时,老师说话了:“同学们,陈作家从中国来,时差还没有完全倒过来,我们欢送他回家休息,有什么问题以后可以再讨论。”

陈唤星如获大赦,赶紧离开了学校。他觉得自己比半夜学鸡叫的周扒皮还狼狈。

为什么中国孩子没那么多问题?

《半夜鸡叫》是我们耳熟能详的一个故事,故事好笑吗?好笑!故事真实吗?不真实!

认为这个故事好笑的是中国的孩子,认为这个故事不真实的是美国的孩子,这不仅折射出中美教育和文化的差异,还有很多东西值得我们思考。

中国作家陈唤星在美国课堂上讲这个故事,有学生提出来,鸡要啼叫,必须有两个条件,一是成年的公鸡;二是要有自然光的剌激。黎明时,就是日出前的一小时,早晨3时30分左右,这时微弱的光会剌激公鸡的视觉,才会产生啼鸣的条件反射。半夜,也就午夜12时,一片漆黑,鸡是不可能叫的。

还有学生说,半夜,什么也看不见,长工到了地里怎么劳动?如果周扒皮又提供照明设备,那生产成本就大了。如果没有照明设备,工人们只能是换个地方继续睡觉而已,周扒皮的半夜学鸡叫也就毫无意义。
\
文学不是科学,可以虚构和夸张,但是不可以造假。

当下中国很多人是反对用科学去解释文学的。比如中国四大美人称之为“沉鱼落雁,闭月羞花”,你非要从科学的角度来解释就显得非常奇葩了。西施浣纱,游鱼受惊;昭君出塞,大雁把大部队当成了绿洲;貂蝉闭月是因为天有不测风云;杨贵妃羞花就更好理解了,那不过是含羞草而已。

其实,中国的教育是很反对怀疑精神的。老师们总是把学生的大脑当成了接受知识的容器,而不是点燃智慧的火把。这当然有“唯分数论”的教育理念在作怪,也有老师业务功底不扎实的原因。喜欢让学生亦步亦趋地跟着自己走,害怕节外生枝,课堂上出了乱子。

长此以往,我们就把学生的求异思维扼杀在摇篮之中,总是“防患于未然”。实际上,对学生所提问题的解答能力正体现出老师驾驭教材的熟练程度和把握课堂的睿智,对学生求知欲的漠视就是打击他们进步的积极性,最后成为学生思想不新、脑筋不活的罪魁祸首。

比如《小蝌蚪找妈妈》这一课,老师讲完后,随意问了一句“大家还有问题吗”,立即有学生站起来问:“老师,小蝌蚪找到的是她的妈妈吗?”

课文中,小蝌蚪开始没能找到妈妈是因为她与妈妈的外貌差别太大,而这正是作者的用意所在,小鱼、小乌龟与小蝌蚪根本没有“血缘关系”,青蛙与小蝌蚪同类,自然就是她的“妈妈”。

这篇科普短文以童话的形式写出了小蝌蚪的成长历程,朗朗上口,给人以无限的乐趣。

明白了这一点,就很好给学生解释了:“所有的青蛙都是从小蝌蚪变来的,小蝌蚪找到的是不是自己亲生的妈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她敢于自己去探寻答案,历尽千辛万苦,终于有一个满意的结果。”

我们把中国孩子缺乏创新思维的板子只打在教师身上是不公平的,因为我们的教材里有很多像《半夜鸡叫》这样的奇葩文章。

比如课文《爱迪生救妈妈》,网友直呼“惊呆了”。

该篇课文讲爱迪生7岁时,妈妈得了阑尾炎,由于来不及去医院,家里灯光又昏暗,他就想出了用镜子聚光的办法,手术成功,妈妈得救了。

然而相关医学论文资料显示,医学界普遍认为世界上第一例阑尾炎手术发生在1886年,而爱迪生7岁那年是1854年。

我们过于强调弘扬主旋律,要符合时代精神,却忽视了教育要求真,求善,求美。陶行知说:“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我们从小接受的就是标准答案,这种“绵羊教育”,很少有学生对答案本身提出质疑。

还有一点,就是我们虽然没有见过真正的地主,但头脑中早已被强加了“地主是不好的,是欺负农民的坏人”这样的观念,不然哪来“斗地主”之说呢?

先入为主的想法使我们觉得周扒皮就是那么坏,什么坏事都能干出来,至于“坏事”本身是否符合基本的常理就不在考虑范围之内了。

提出问题是解决问题的一半。

通过《半夜鸡叫》一文,我们不得不承认,美国教育又是赢家。
文章来源:网络
进入外房网美国房产频道查看房源:底特律房价  美国房价  美国房地产  达州房价  美国底特律房价
本网注明“来源:外房网”的所有文章,均为外房网编辑部原创或编译作品,转载请注明来源“外房网”。 凡注明“来源:XX网(非外房网)”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部分转载内容原作者未知,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及时与我们联络,我们会及时删除。举报邮箱:sam@glofang.com
美国最新推荐房源
Global_Property_Price_Report_2014.Q1
资讯排行
12小时在线QQ客服
周一至周日 9:00-21:00

广告联系

邮箱:glofang@glofang.com